原文:《ITIL 3與ITIL 4到底有哪些區別》

ITIL 3和ITIL 4的本質區別在它們的方法論框架層面,在流程層面沒有太大變化,工具層面有些地方有所改變。

1. ITIL 4實現的ITSM是敏捷和高速的

ITIL 3之前(包括ITIL 3)的ITSM,更多的只是一個扁平的,追求安全性和穩定性的管理工具。但是到了ITIL 4之后,ITSM不再僅僅是管理工具,還是日常運維和運營的工具(比如監控、日志發布等),同時與各種數據緊密結合。這樣的ITSM能夠一方面能夠讓運維人員快速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故障,提供更加全面的數據分析和參考,另一方面能夠采集和統計全局化的運維管理效能數據,度量整體運維的價值和效果。同時,也為業務和用戶提供更快的服務響應和支持。

因此,敏捷ITSM要核心解決的問題是:面向業務系統和用戶的保障與運營價值,如何提供高速度、高質量、低成本、低風險的IT服務管理。那么該如何解決呢?在同一個平臺,圍繞IT服務管理的實踐,通過融合多源數據、人的協作、自動化的集成,提供簡潔、優雅的用戶交互體驗,從而實現上述目標。

如果我們把運維場景和對應的運維工具組合比喻成一顆一顆的珠子,那IT服務管理就是把珠子串起來的那根金線。客戶更想要的是一串珍珠項鏈,而不是一顆顆散落的珠子,即ITSM+ITOM才是一個完整的技術與工具維度的體系。

我們經常接到很多銀行單位的需求是建設運維工具,或者是建設自動化工具,因為他們覺得在大的體量層面和層出不窮的問題層面,需要用到運維工具和自動化工具采集數據來進行分析,哪怕功能上比較粗淺,至少也能減緩人員的壓力,盡快解決問題。這時盡管工具上強大了,但運維管理還處在V2或者V3的維度,所以不僅運維工具需要快速,運維管理也應該跟上前進的步伐,因此就需要敏捷的ITSM做支撐。國內外已經有企業開始往這方面做轉型,我們也認為這個應該是未來的一個趨勢。

2. 什么是敏捷ITSM?

如果用一句話定義和概括敏捷ITSM:通過統一的IT服務管理平臺,整合多來源的數據、自動化、用戶協作和管控流程,實現以客戶和用戶價值為中心的IT服務管理實踐的高速交付。

image

3. 敏捷ITSM Vs 傳統ITSM

我們總結了敏捷ITSM與傳統ITSM的相同和不同之處。相同點在于都是以ITIL作為落地的最佳實踐,是企業IT運維管理的核心,相當程度上引領了ITOM工具的建設。

部分不同之處在于,敏捷ITSM關注快速響應和實現業務及用戶價值,而傳統ITSM更關注合規和流程,關注穩定性。敏捷ITSM是產品思維,強調產品就應該已經融合了最佳實踐,使用后能夠解決流程管控和敏捷交付的問題;傳統ITSM是項目思維,強調個性化需求,做很多定制開發,這就導致在后續擴展時很難跟其他工具融合,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發展。并且,敏捷ITSM能夠實現在場景中融合ITOM中數據、資源、自動化等;傳統ITSM往往是與ITOM進行簡單的API集成。這也就意味著敏捷ITSM在運維管理全局的能見度更高,因為都是基于數據的決策;傳統ITSM局限于單純的管控,能見度低。其他區別見下圖:


image